全国现代花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4年工作计划

作者: 时间:2024-02-20 点击数:

一、建立健全实体化运行机制

进一步完善共同体理事会治理模式,优化人才培养中心、技术研发中心、社会服务中心、综合管理中心的职责和制度,形成管理到位,运行畅通的体制机制。要建立规范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等,明晰责权分配,保障各方权益。

二、构建产教供需对接机制

共同体每年要组织工作专班,通过政策研究、调查问卷、走访调研、大数据分析等多种形式,开展行业发展趋势、人才需求情况等方面的调研,并于每年第一季度期间完成行业发展分析报告、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和行业人才供需清单、技术供需清单的编制与发布,指导相关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工作,促进产教供需高效对接。

共同体要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置于首要位置,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,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。依据产业链分工对人才的要求,校企联合招生,开展委托培养、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,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,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。

三、专业建设

1.完善“一中心三基地”建设。坚持“校园、实训、生产”三个课堂互动。

2.完善花卉生产与花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。完成7门一流核心课程的建设。

3.融入花卉行业标准,及蔬菜育种、制种行业标准,融通课岗赛证,开发虚拟实训资源,开设2个校企合作订单班。

4.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和企业的技术优势,跟踪行业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方法、新标准,研制优质教学装备并推广应用。

四、师资队伍建设

共同体要组建高水平教科研队伍,对标产业实际和发展需要,结合人才培养、专业建设和技术攻关实际,将产业应用的工艺、技术融入教学实践,开发专业核心课程、实践能力项目。

1.组建以国内外专家、泰山学者、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、鸢都优秀科技工作者在内的专家博士教科研团队。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%。

2. 坚持企业工程技术人员、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,建立花卉栽培、花卉育种实践基地,建设技能拔尖人才库。选派10名教师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践或技术攻关,提升教师的“双师”素质。

3.打造完善的组建科技研发团队、技术服务团队、技能大赛指导团队,获省级教师类比赛奖励 10项以上;

五、社会服务

1.坚持“校园、实训、生产”三个课堂互动。依托青州花卉大讲堂、山东省农业科学院(青州)花卉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举办各级各类培训1000人次。

2.申报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3项(横向科研项目)。

  3.服务10家以上企业,改进创新生产技5项。